第165章 初见谢铁力(2/2)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位青禾同志。”
“他们俩怎么搞在一起了?”杨晓喃喃道,抬头对上了王青山诧异的目光,她这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我是说,他们怎么会在一起联合创作。”
“我觉得应该是青禾同志有了创作科幻作品的想法,但是在专业性上有所欠缺,所以去请教了洪晓宇洪教授,然后说动了洪教授,所以俩人就一起创作了这篇小说。”王青山沉思片刻,就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有道理,”杨晓想着,自己要不要去一趟上海求证,不过片刻后她才否决了自己想法,还是电话沟通就好,毕竟出版社目前的经费也不多了。
“王编,你给上海天文台去电,向他们求证一下,”王青山抬腿欲走,却又被拦了下来,“算了,还是我自己去。”
等到杨晓走出了办公室,王青山这才回到了编辑部,嘴里还念念有词:“可惜了,这要是是一部长篇连载小说就好了。”
在1978年,全国的科学大会召开,宣布了科幻文学开始解冻,次年,四川省科协便决定复刊《科学文艺》,这两年来,杨晓一直在找寻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品,以确立杂志的权威性。
目前杂志中最权威的科幻作者,就是郑光文,他在1954年发表了华夏的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正是这篇小说,让他被誉为了“华夏科幻之父”的名头。
可惜的是,由于历史问题,郑光文被迫中断创作20年,在1979年平反后,复出就写出了《飞向人马座》这一长篇连载科幻小说,同年六月,他的小说首刊于《科学文艺》第三期,开篇即轰动全国,首印五万册全部售罄,还惹出了很大的争议。
最后还是杨晓出面,组织郑光文与某学者专家组织公开辩论,这才打消了外界的质疑。
有这种主编,为了自己杂志社旗下的作者,不惜与某知名专家学者撕破脸,可以想象到,杂志能成为科幻文学方面的龙头大哥,也不意外。
-----------------
视线回到上影厂,次日一早,上影厂就迎来了特殊的客人:谢铁力与总政派出的军方代表。
“你好,你就是钟卫华吧?”
谢铁力第一次见到钟卫华,发出了与其他人一样的感慨:年轻有为。
“谢导,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可终于把你盼来了。”钟卫华笑着走上前。
三方的初次会面,就在上影厂的会议室内,由于换了导演,导致一些剧情和台词上,几方又起了冲突。
“卫华同志,谢导,在来的路上,我看了几遍剧本和台词,我觉得雷军长的台词是不是太过于大胆了?这要是电影上映了,岂不是对于我军首长的形象有所抹黑?”
军方代表李志强有所顾忌,开口质疑道。
“我倒是觉得,雷军长的台词很好,这难道不是体现出我军首长对于官僚主义的痛恨吗?”谢铁军持不同意见。
钟卫华意外的看了一眼谢铁军,他还以为谢铁军会和军代表统一战线。
“首长,你上过战场吗?”
“我...没有。”李志强有些虚心的开口。
“战场上,哪个兵不说脏话?就是军长也不例外,如果军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语气,整天说着之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