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秦王迟暮(1/2)
秦国·渭水
正值秋分之时,秦国文武大臣,宗室君候纷纷从咸阳赶至关中,大队人马行约数日,终于抵达渭河祭祀台。原来秦王自从得了九鼎之后,就想着祭天祭祖,告知天下,刚好今年的秋日大祭即将到来,秦王就准备一起办了。
第二天一早,众官员站于祭祀台下分列两旁,相国蔡泽领着御史、廷尉、大奉常等九卿朝官列于左;因大将军蒙骜,上将军王翦正在领兵攻战,不在国内,故此由前将军王龁,左将军李信,后将军蒙武,领着各军武将站于台下右处;至于渭水祭祀大台则为大花岗岩制成,为三层,远观看似台阶状,太子安国君赢柱正领着王室宗族立于祭祀大台二层阶处,嬴子楚也在其中。
“怎么还不开始?千里迢迢从咸阳赶来,就是为了这祭祀大典啊。”赢子楚站在安国君身后,看着那祭台第三级处安放着八个大鼎,小声嘀咕着,如今在吕不韦的谋划下,嬴子楚(异人)已经从国外质子一跃成为秦王宗族三代中排第一位的人,本来的长子子溪已经被吕不韦等用计贬于王翦处监军去了。如今他在宗族的地位可谓蒸蒸日上。
“休得嘀咕,肃静!”已经五十岁的安国君赢柱,回首对着子楚一斜视。
“父君息怒,儿臣失言,只是秦王大父(就是爷爷)怎么还不出现啊?”太子的怒视让子楚不敢放肆,正询问间,只见已经七十多的老秦王从中央大道中走来,在宦官的搀扶和黑面具甲士的护卫下缓缓走上祭祀大台,登于台顶。
片刻后,祭台之上香炉熏香四起,祭品牛羊猪首一字排开,秦王微一点头,文官列中掌管宗庙祭祀礼仪的大奉常走将出列“祖宗有法,王上有令,春耕秋收,皆赖山神,经‘奉常院’太史官观星,太卜官卜卦,定于今日举行秋日大祭,太祝官?太宰官?准备如何?”
文官中又出两人“禀奉常大人,准备完毕,万事皆宜。”
大奉常听完后走上一级祭台,大呼“大祭开始,新老秦人,祈拜天地,跪。”
众文官武将包括秦王一齐跪地,祈拜,“兴。”那奉常官又起身叫道,然后众人皆起。
“白帝在上,山神河神,皆为秦佑,跪!”众人又跪。
“兴!”众人又起。
“先宗列祖,老秦支柱,跪!”
“兴!”在三跪三拜之后,那奉常官又回到文官列中。在阳光的照射下,老秦王开始有点微微摇晃,随后太子安国君出列,登上秦王所在最高台面,站在秦王右侧,九鼎之前,手拿竹简,开读祭文。
“皇皇昊天,立我烝民,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惜时惜阴,播厥百谷,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安国君读完这自己都觉的晦涩难懂的祭文后,(不论古时还是现代,凡是大典祭文都是这种文言文)掷于炉火烧之;而后退下回到原位看着自己的父王。
祭文完毕之时,秦王依次将桌案上的六块玉佩,按苍、黄、青、赤、白、玄的颜色顺序扔进祭台下的渭河水中,面对渭水曰“皇天后土,佑我大秦。”祈祷着风调雨顺,众人也一一默念祈祷。
“兄长,大父这是在干嘛?不是说有九鼎吗?台上怎么才八个?”安国君最小的的儿子嬴子年,今不过十岁,也在祭祀典礼中,看着秦王的举动,不解的问着子楚。
嬴子楚(异人)低声言道“天下诸侯皆是原大周子民,大周以礼法立国,诸侯祭天莫不遵循《周礼》,《周礼》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玉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故每祭天地,都要敬上六尊玉牌;至于九鼎嘛,听说运回国的时候途经泗水,不小心掉了一个。”
“哦,这样啊,嘘!大父要说话了。”子年手作嘘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