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楔子(25)(2/2)
此时清代统治者关外祭祖的礼仪已十分完备,而长白山祭祀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康熙十年九月,康熙帝“以寰宇一统,躬诣太祖、太宗山陵展祭,行告成礼”。
在这次关外祭祖活动中并没有去长白山。同年十一月,康熙帝对这次祭祖活动进行总结,并颁诏天下:
“朕惟帝王诞膺天命,抚育万方,皆由祖功宗德缔造维艰。俾后人克享成业,所以天下一统以后,必展告成之礼,甚钜典也。
我太祖高皇帝创建鸿图,肇兴景运。太宗文皇帝布昭功德式廓丕基。至世祖章皇帝统一寰区大勋既集,即欲躬诣山陵,展祭告成,未遑修举。
朕赞承隆绪,上托祖宗洪庥,天下底定,仰体皇考未竟之志躬诣福陵、昭陵,虔修祀事;以告成功。
礼竣旋京,湛恩宜沛。于戏继述无疆永著显承之盛。升平胥庆,益彰乐利之休,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其中对长白山也只字未提。
之所以不提长白山之事,其实,暗地里,他以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经费,在密秘的打造一个神密的长白山了。
同时于长白山封禅之后,每次皇帝亲往关外祭祖都要望祭长白山。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暗墓也在密秘的进行着。
为了掩人耳目,在正常情况下,关外祭祖活动与祭祀长白山是由不同的官吏,在不同地点分别进行的。尤其是遇有大事恩诏致祭时,都是分别遣官致祭。
因此,祭祀长白山与关外祭祖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即使略有瓜葛也不会影响长白山封禅的性质。
“龙兴之圣山”。
建州女真的兴起地区是长白山之近旁,兴起之后其故土就是“龙兴之地”。事实上,爱新觉罗家族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与长白山息息相关的。
首先,爱新觉罗家族的繁衍和发展是离不开长白山的。
远的且不说,自元末明初呼尔哈、斡朵怜两万户女真人向东南迁移,便深入长白山的腹地,依此而生存,后来建立建州三卫,形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
努尔哈赤在其羽翼未丰时,没有受到明朝政府的太多关注,也正是长白山的有利地形才庇护着建州女真取得了萨尔浒战役的胜利。
保住了这一尚在襁褓中的后金政权,从而使金、明双方在辽东的实力发生了转变,为后金进一步夺取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最终能够统一宇内。
再则,长白山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基业开创之神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