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通州王家 下(2/2)
王氏听她提到王媛,忙探过身,问刘氏:“媛丫头的亲事,嫂子心里可有成算了?”
刘氏道:“托人来说的人家是不少,我眼瞧着不错的倒有两家,一个是广儿的上司,蔡指挥使的亲侄儿,今年十六,现在国子监上学,广儿正使人打听那孩子的人品样貌。另一个则就是广儿媳妇娘家这边,广儿的老丈人有个嫡亲的大哥,一家人现仍旧在安徽老家。其中年长的孙子最肯读书上进,去年县里院试取了案首,今年乡试是必中的,那大伯父一早就说了,这个长房嫡孙明岁考过了之就送他进京,让广儿老丈人督着念书,日后的前程就都托给这边了。因他打小就看着与众不同,家里人怕在老家订了亲事日后有碍他的前程,所以一直拖着没给他聘媳妇,今年十九了。我心里面倒是觉得年家这个更好些,就是年岁稍大点。”
王氏掰着手指头数一通,笑道:“不过差六岁而已,我家老爷还比我年长十来岁呢,说句实在话,岁数大些的倒还知道体贴人。”
刘氏点头道:“你是过来人,说的定然在理,我再与老爷商议一回,开了春就将此事定下。”
王氏笑这说:“嫂子早日定下来,我便让南边铺子比着元丫头的款式,一成不变的打一整套首饰给媛儿。”
刘氏道:“那却不急,便是今年会亲纳采请期,成亲也得等到明年会试之后了。”
王氏接着说:“旻哥儿也是今年乡试下场,明年会试。若是与年家亲上加亲,旻哥儿和年家那哥儿以后便是同朝为官咯。”
刘氏听她又说这不知深浅的话,只得摇头苦笑。
王氏同王老太爷要了那张螺细雕漆镶嵌大理石酸枝木床,一并拉了回来。
回到凌府已是掌灯时分,王氏回到福臻院换衣坐下,便让人唤红梅过来,问道:“二丫头今日还闹么?”
红梅道:“倒不曾哭闹,仍旧是不吃不喝,也不说话。”
王氏冷笑一声:“那便由着她,你把她看好了,只莫让她往外递出话去。”
凌员外前日利索地发落了孙掌柜父子,王氏也没闲着,孙姨娘自尽当日便将秋儿以及云芳的两个贴身丫鬟唤人牙子来领了去,拨了自己身边的红梅去照看云芳。
云芳原来并不知道孙姨娘偷偷做下的这些事,她在庙里便觉得事有蹊跷。
回来即被王氏拘在小佛堂,平日使惯的丫鬟婆子一个也不见,正在苦苦思虑如何能给孙姨娘送个信。
却得知孙掌柜与儿子偷盗店里金银,被刺配流放,孙姨娘羞愧自尽了。
云芳初次听闻孙姨娘的死讯时,悲嚎痛苦,寻死觅活的竟胡乱说要随着她娘去,王氏命人打了她几个嘴巴,斥她以妾为母,有违伦常,是为大不孝,方才清醒过来。
只坐着发呆,时不时哭一场。初一这一日,便开始绝食。
云芳连着两日日水米不进,人已饿得气息奄奄。
初三一大早红梅赶着又来回王氏。王氏自问从不曾苛待孙姨娘和云芳,却被人如此算计,心中痛恨孙姨娘至极。
如今听见云芳的名字就心中不耐烦,只想着待元芳一出门,便远远的打发云芳嫁去山西,早日离了她眼前才好,听说云芳不吃不喝,并不在意,倒说自作孽,不可活。
红梅无法,只得往荣华馆来寻元芳,元芳正坐在窗前的一张花绷旁,伏低身子,一双手拈着针,上下翻飞,,一幅海棠蝴蝶的帐屏刚刚绣了一半。
只一眨眼,一片卷着边的海棠花瓣便跃出来,娇艳欲滴的颜色,看着好不喜人。
白霜捧了一杯茶站在身后,元芳绣了几针,回头伸手取茶喝,一眼看见红梅,便问道:“红梅姐姐几时来的,可是太太找我。”
红梅笑着说:“前几日姑娘嘱咐我,但凡二姑娘的事若有不妥便来回一声么。”便将云芳之事说了一遍,元芳默不作声想了一会子,站起来道:“我与你同去,且看能否劝得她一两句。”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