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第 139 章 一更(1/2)
第139章 第 139 章 一更
最近金陵城的新鲜事, 可着实不少。
比如刚结束的抽签买牲畜,就让大家看了好一场热闹。
抽中的人都高高兴兴把马或驴牵回了家,全家有商有量地安排起用途来。
而没抽中的人, 只盼着能如县衙所说的下次能运来更多, 这样下次再抽中的概率就能更高一点。
再有就是农业区那边,刮起了一股大开荒之风,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股紧迫感。
原来忙碌的春耕终于结束, 但农业区所有的村民都没有停下来休息,而是继续全力投入开荒之中。
这股开荒热潮的背后, 是作为农民的他们对耕地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毕竟县衙可是发话了,只要开出来的荒地就归自家所有,还能走快速通道给办地契。
并且这荒地开出来后, 前三年可是免税的。
更甚至是,只要种植下去,植县衙还补贴种子。
哪里找这样的好机遇去, 所有人都恨不得不吃不睡去开荒, 生怕速度慢了县衙的好政策就取消了。
因此各村除了必要得外出去做工挣钱的,其余无论男女老少, 都积极参与到开荒工作中。
每一次的挖掘都是一次希望的播种,每一次的汗水都是一次收获的积累。
紧迫感弥漫在空气中,仿佛时间一刻也不能浪费。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一大片曾经荒芜的土地, 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的农田整齐排列,刚冒出来的庄稼在阳光下摇曳生姿。
让人看着无限欣喜,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而对于金陵县衙来说,只有通过不断开荒,才能扩大耕地面积, 增加粮食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现在金陵城人口已经十多万了,粮食大都还是靠向外买。
哪怕有各种出产,能够卖出去换来银钱可以去买粮食。
但心里总归是不踏实,千有万有不如自家有,这个道理是大家都认可的。
因此哪怕不收农税,甚至倒贴种子,县衙都在全力推动所有村子齐心协力大开荒种植。
所以这次一说把所有的牛都给农业区,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毕竟是家中有地、地里有粮,这心里才能更加安定。
再说,不算北城门外的那一大片广袤的平地,就狮子山两侧,可是还有大片连绵的荒地可供开垦的。
之前是受限于人力不足,村民们只能望着荒地扼腕叹息。
而现在有了三十余头牛的助力,各村开荒的进程就加快了起来。
村民们可以利用牛的力量来犁田、耕地,大大减轻了人力的劳动负担。
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能提高开垦效率,使得更多的土地得以开垦和利用。
所以不用各位驻村衙役们吆喝,各村的人就自行紧密张罗起来,自行安排起来牛的轮流使用和养护。
连带着人和牛,全部都全力投入到浩大的开荒工程中去了。
此外,牛的粪便也可以作为有t机肥料,为土地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并且牛还可以帮助村民们进行运输工作,将蔬菜、蘑菇等山珍运往市场,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率。
所以各村哪怕除了钱买牛,一点都不带后悔的。
只一个劲儿问驻村的衙役,啥时候能卖出来更多牛,现在这数量远远不够。
驻村衙役们也说不准,只得把消息不断反馈给陶秋菊。
以至于陶秋菊连发了好几封信,催促北边的商队继续联络契丹那边买牲畜。
为此还把汤小米的药丸库存都掏空了,全部走秘密商道往北运去。
现在契丹那边对这些药丸的需求量可大得很,以至于章家众人现在都拿不出来药丸去卖,只得专心去四处收购各种药材原材料。
甚至都出了南吴去更南边去收购,那边很多山民采了药材正是没地儿去卖。
一时竟然没想到还给南边山民带来了一条生路,而南边的药材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卖到北边的契丹那边去。
商业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只要打通了贸易通道,这商品流通的效率高得超乎想象。
说回农业区这边,大开荒的热闹场面,让过去视察的陶秋菊都忍不住大受震撼。
只见她和同行的县官即衙役们,正站在一个小山坡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四周眼前的景象。
陶秋菊心中没忍住涌动着无尽的赞叹,她只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北大荒时代。
那是一个将荒凉变为希望的时代,一个用双手和坚韧的意志将荒山野岭改造成肥沃良田的时代。
而眼前这些场景,正和那一幕类似。
各村的村民们,就像一个个愚公,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一锹一铲地挖掘,将荒地开垦成为良田,最终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征服,更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展现。
陶秋菊站在那里,心中不由得充满了敬意和感慨。
她深深地被这种伟大的人类精神所打动,被这种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所感染。
只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财富,将会被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去铭记。
这种意志力将成为金陵精神的一部分,被金陵的后代所传承。
而她心中关于粮食的担忧,不禁都缓解了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