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坏(2/2)
弘农失守,影响非常大,秦军渡过黄河,兵锋直指洛阳和南阳。
偏偏这两个地区兵力都非常空虚。
姚兴亲至陕城,攻陷了上洛,打开了洛阳西面门户,秦军兵锋推入洛中。
辛恭靖只得向刘道规求援。
“咱们应付慕容德都吃力,怎有余力驰援洛阳,对付羌贼”高珣满脸忧色。
的确,对面慕容德二十余万人马。
而姚兴亲自领兵,秦军不下十万之巨,刘道规手上所有人马加起来,也才两万,实力不成正比。
这几年姚兴屡战屡胜,秦军士气极其高昂。
而且隐约之间,秦军与慕容德似乎存在某种默契。
慕容德放着洛阳这块肥肉不吃,很可能是与姚兴达成了什么协议……
刘道规这个时候支援洛阳,很可能面临秦燕的两面夹击。
“去信辛恭靖,告诉他洛阳已不可守,趁秦军还未合围,立即退至轩辕关一带,先保存实力,等待日后反攻,再上疏朝廷和荆襄,请求援军。”
明知求到援军的希望不大,刘道规还是死马当做活马医。
“洛阳就这么放弃了”刘遵满眼不甘心。
刘道规心平气和道:“还能如何我们能挡住慕容德已经不容易了,这一次姚兴亲自出征,图谋已久,我们不是对手。”
洛阳是真正的四战之地。
西面是姚秦,北面是魏国,东面是慕容德。
没有一定的实力,根本就站不住脚。
而且洛阳距离淮泗将近千里,已经超出了刘道规势力范围。
这已经不是刘道规和慕容德之间的争斗,而是姚秦、晋室、燕国三方势力的一次碰撞。
五天后,辛恭靖的回信到了,“洛阳乃中夏之首,王气所在,我虽年老力弱,却有慷慨赴死之心,自永嘉以来,北国沦丧,士民闻胡而色变,志气不存,人心不复,今当以老弱残躯,使胡人知中夏有人焉……”
刘道规合上文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辛恭靖选择慷慨赴死,但刘道规不能为了他陪葬。
其实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士族,江左的那群人只是虫豸,但偏偏大权就掌握在这群虫豸手中。
刘怀慎一声叹息,“姚兴势大,洛阳一定守不住,当年桓温收复洛阳,朝廷若是迁回故都,也不至于落到现今这种局面。”
“辛恭靖手上有几千兵马,洛阳城坚池深,应该能守上一段时日,周围还有金镛、偃师、柏谷几支人马,都是坚城,现在就看朝廷援军能不能及时赶来。”
刘道规现在越发冷静了。
形势非常明显,自己实力不足,能稳住豫州就不错了。
洛阳不用痴心妄想。
除非朝廷能再派来几支北府军,或者桓玄能出兵北上,方有一战之力。
一天、两天、三天……
陈留这边没打起来,洛阳战火滔天,几万秦军猛攻洛阳,辛恭靖竟然守住了。
金镛城的夏侯宗,还击退了姚崇的围攻。
人一旦有了慷慨赴死之心,便会众志成城。
当年沈劲率五百吴兴子弟,抵抗了慕容恪数万大军一年之久。
“将军,朝廷的诏令到了!”孟干之一路小跑。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捧着的缣帛上。
刘道规打开,越看脸色越是低沉。
朝廷还是以往的德性,不仅不愿意出兵,还让刘道规退回彭城,避免慕容德南下江淮……
看朝廷的意思似乎连豫州都不想要了。
不过刘道规也知道司马元显的意思,豫州的背后就是侨置在襄阳南阳的雍州,是桓玄的势力范围,姚兴拿下洛阳和南阳后,肯定会对荆襄形成巨大压力。
桓玄就不可能一心一意的盯着建康……
刘道规简直无语,姚兴已经拿下关中,实力强劲,若是让他再占领洛阳和豫州,几乎重现当年氐秦的声势。
洛阳不是其他城池,一向是华夏的都城。
得中原者得天下,姚兴若是拿下洛阳,豫州肯定守不住。
“不可救药,桓玄可有动静”刘道规将缣帛扔在地上。
司马家指望不上,只能寄希望于桓玄。
哪怕他派出一支兵马,稍微牵制一下秦军,也能大大缓解刘道规的压力。
孟干之道:“桓玄水陆大军集中在姑戍,与历阳司马尚之对垒。”
这些人都是内斗行家。
这时帐外号角连天,马蹄声由远而近,不用问就知道燕军起兵来了。
刘道规掀帐而出,就见营垒外燕军骑兵仿佛一条长龙缓缓而来。
“刘道规小儿听好,我军将东进青州,有胆就跟来,哈哈哈——”
十几个燕军骑兵耀武扬威,极为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