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洪晓宇教授(2/2)
洪教授没有拒绝,只是伸出手来,“手稿拿给我看看。”
钟卫华赶紧从包里掏出了手稿,双手捏着递了过去。
接过手稿的洪晓宇,饶有兴致的看了起来,不过刚翻到第二页,他便开始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等到看完了整篇手稿,他这才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关于外星飞行器超光速飞行的设定,你的理论就错了。”他有些严肃的开口,“还有,如何在有限的能源下实现星际远航,你也没写清楚,反而你说的‘旅行者二号’的轨道参数,这点倒是没那么重要了。”
钟卫华点点头,谦虚的求教:“洪教授说的是,实不相瞒,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创作科幻小说,所以很多专业方面的事情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才来天文台,想请教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嗯,不过搞科幻小说创作,该有的严谨性还是要有的。“洪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语气缓和了些,“关于火星的基本参数,你至少得弄清楚几个关键点。“
他转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厚重的《太阳系天体物理》,书脊已经有些泛黄。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数据说道:“火星大气压只有地球的0.6%,重力是0.38G,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你的酿酒设定。比如——“
钟卫华连忙掏出笔记本,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首先,低重力环境下液体的沸点会降低,传统蒸馏工艺得重新设计。“洪教授的手指在书页上轻轻敲打,“其次,稀薄的大气层无法有效阻挡宇宙辐射,这会影响酵母菌的活性。“
窗外,天文台的古老座钟敲响了四下。洪教授突然站起身,从抽屉里取出一叠手稿:“这是我去年写的《地外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论文,你可以参考一下里面的数据。“
钟卫华如获至宝,正要道谢,却听洪教授又补充道:“不过科幻毕竟是科幻,科学严谨是一回事,文学想象又是另一回事。我记得阿西莫夫写《基地》时,也把心理史学的数学基础简化了不少。“
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在办公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洪教授的目光变得深远:“其实我最欣赏你故事里的一点,是把中国元素融入星际探索。茅台酒香的外星飞船?这个点子很有特色。“
钟卫华眼睛一亮:“教授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洪教授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科学细节我可以帮你把关,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那是你们作家的专长。对了,你要是真对航天感兴趣,下周佘山观测站有场关于太阳系探测的讲座。“
钟卫华有些为难:“洪教授,交稿的时间有点紧迫,我怕会来不及,所以....”
“行了,你也别找什么理由了,我倒是看出来了,你小子,对航天方面不怎么感兴趣吧?”洪教授笑了笑,出言打断。
“对!”钟卫华也不藏着噎着了,直接了当的开口:“洪教授,我是这样想的,有关于数据和专业方面的创作,我想请求您的帮助,可以您来口述,我来动笔,其他故事方面的构想,我自己完成,还请您帮帮这个忙。”
洪教授仿佛是早就明白了一般,开口问道:“你就是青禾同志吧?”
“是我。”钟卫华对他能认出自己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人民文学》属于所有单位的必订刊物了,更何况他还上了央视的采访,认识也不奇怪。
“让你一个文学作者写科幻也属实为难了,我倒是更加好奇,你是怎么想到写科幻小说的,难道仅仅是因为《E.t》电影带来的飞碟热?”
这是他从刚刚开始,就在好奇的一个点,按理来说,一个固定了题材的作家,是不会轻易触碰自己不熟悉的题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