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还乡③(1/2)
从墓地出来周凌华开车穿过村子,一直往东南开了两公里,拐到上山的路,开了不远就到了一个面积不小的平台。
成林走到平台边上往下看,青山湾湛蓝的海,未经雕琢的美景呈现在眼前,让他也感到震撼。
沿着平台继续往山上走,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
周凌华介绍这一片是六十年代栽下的防风林,绵延几十公里。南山是村里人的称呼,其实是青山南部崮山山脉的余脉,当年村子也是因山得名。
走了十多分钟到了半山腰,又有一大片平缓的坡地,这里看海的角度更好。
周凌华停下脚步,转头问成林:
“就是这一片地,不少人来看过都觉着应该利用起来,做一个度假区。”
成林看看周围的景色:
“周叔,从这里往前坡度不大,确实适合沿着山腰来布置度假房屋,咱们脚下的地方适合建设一个服务会所,底下那个平台适合建设停车场。
估计六十到八十套房子能安排开,连带附属服务设施,有两千多万差不多够了。
这种项目的成败主要在后期管理,有两种经营方式,第一种是包出去,村里每年固定收益。
第二种是自己经营,村里需要招聘人才,或者从这些年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里面挑选,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运营,这个离不开年轻人。
村里这些老人不懂电脑和互联网,不能过来乱指挥瞎折腾。”
周凌华竖起大拇指,满脸崇拜的看着成林:
“老侄啊,你是个行家。别人来看过做的预算是两千一百万左右,也有意来承包经营。
只是每年的承包费用我和村委这些人心里没底啊。要多了把人就要跑了,要少了包不住投资的财务费用。”
成林想了一会说:
“周叔,这种投资如果自己经营,六到八年回本是正常的,因此度假区每年三百万到四百万利润都在正常范围。
如果咱们对外承包经营,资本的回本周期就得拉长,大概要八年到十二年。每年的承包费也能算出一个范围,大概在二百万到三百万之间。
最后的具体数字,就需要跟承包经营方协商了。”
周凌华听了成林的话,半天没有说话,跟着成林默默的往山下走。
到了车上,周凌华看看成林说:
“你说如果承包方半道干不下去跑了咋整?”
成林笑笑:
“周叔,那也不怕,村里接过来继续干就行了。这个经营不是太复杂,只要用心去学习,村里自己也能干好,这个不用担心。”
周凌华叹了一口气说:
“老侄,不瞒你说,村里这几年攒了点家底,但是一次性投入两千多万,我心里没底啊。
万一经营的不好,拖累了父老乡亲们,我没法跟大伙交代。”
一上午接触下来,对这个自己的远房叔叔,成林的评价不错。
谨慎、热心、正直、精明,在眼下的社会上,这样的人不多了。自己老家能有这样的人当村长,替父老乡亲们做事,真是幸运的事,成林打算帮他一把。
“周叔,这个项目立项啥的有没有问题,村里多长时间能办好了?”
周凌华想了一会:
“多长时间不好说,我原来跟办事处王书记谈过这个事,他和办事处支持村里上这个项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