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 > 第61章 王守敬的践行

第61章 王守敬的践行(2/2)

目录
好书推荐: 桃花命,妖棺美人 刀乱马甲在咒回舞的正确姿势 藏在枕头里的夏天 惊!退亲后我攀上禁欲世子爷高枝 快穿:短命女配不想做万人迷 你敢送她去监狱!她可是玄门老祖 身穿国公府,手忙脚乱来保命 你团宠,我逆天,快乐似神仙 天魔克星 不分手?就疯狂染指她

书里的世界,是那么地渺小。

王守敬的思维,是那么地辽阔。

那一种飘渺的浩瀚,宛如日月星辰一般。

很多古籍中的记载,都在王守敬的学说阐释下,豁然开朗。

他摆出了一个简陋的地球仪,蔚蓝是最深邃的色彩。

大明,只占据了边界的一角。

“早在殷商之前,先辈就曾抵达过美洲。”

“周灭殷商后,殷商残余被赶下海洋,到达美洲。”

“自称殷地安人。”

“《山海经》,以及战国邹衍的地理大九州学说,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原为赤县神州。”

“中原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王守敬一阵忽悠,纵使方孝孺通读百家经文,也只是领悟到分毫。

“如何证之?”方孝孺喝问道。

“等我到宁波上任知府,我会派遣船队出海,三五年内,必带回土豆、玉米、红薯等。”

“只可惜,你看不到了,到时候我给你上坟的时候,让你闻一闻红薯的香气。”

王守敬信誓旦旦,胸襟一片坦荡。

民以食为天。

现在中原各地,都是种植小麦、水稻。

一旦发生旱情,赤地千里,饿殍披野。

如果王守敬真的能够带回耐旱的粮食种子,产量还很高,必然可以成为英雄。

朱棣死死地盯着地球仪,这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这就是姚广孝所转述的,我们站立的大地,是圆的?”

“站在最下端的人,为何不会掉呢?”

纪纲看到朱棣产生了疑惑,忙递出此前的记录。

朱棣看到了“万有引力”四字。

看来方孝孺也提出过同样的疑惑,只不过被王守敬轻松地解答了。

而记录上的语言,忽然变得玄而又玄,囊括为“力学”。

什么“空气阻力”“摩擦力”,看得朱棣一阵头疼。

完全和天书一样!

王守敬解释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

以及白昼和夜晚的变化,天狗食月、食日又是怎么来的。

他甚至划分好了气候带。

大明是冬天,那么对面的大陆,一定是夏天。

解释了时差。

为何西域亥时天黑,中原酉时黯淡。

中间间隔了一个时辰,甚至两个时辰。

遥远的帖木儿帝国,与大明的时辰也有所差距。

最让朱棣感兴趣的还是殷地安人。

古时混战,很多百姓、贵族都往北迁徙,至今高丽都有殷商的后代。

而有一批人,继续向北,越过了辽东,抵达一处叫白令海峡的地方渡海。

一个崭新的世界,徐徐在朱棣脑海中展开。

王守敬的各种论调,在古籍中都有只言片语的验证。

这让朱棣心驰神往。

王守敬真的没有说谎!

或许他真的能够带回亩产千斤的粮食,完成开海前许下的豪言壮语。

一个人,如何能够践行这样广阔无边的理念?

真的有“生而知之”的聪明俊杰存在,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朱棣面前。

当然!

王守敬可能也和徐福一样,招摇撞骗。

这一切,需要时间去验证。

但朱棣已经选择了相信!

因为王守敬带来的改变,不只是农事而已。

还有各行各业!

王守敬的学识,已经在句容的发展中,获得了初步的验证。

他就好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宁波府的发展、开海后市舶司的发展,是王守敬践行理念的第二步。

徐福做了什么?

他只有空洞的理念,与王守敬截然不同!

目录
新书推荐: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方剂杂论 大明:世子堂弟太凶猛 三国:我谋士mvp,刘备躺赢狗 凤凰交错,逆命妖妃 东方神话集 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 大秦:哥,把刀放下 大唐混子生活 飞鹏同风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