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全家动员 共同致富(1/2)
秋风萧瑟,黄叶飘飘,大地显得异常祥和,因为生命的存在而没有让这个世界显得过于萧条。
白露过后,天已经慢慢地变凉。大部分的人都选择出去打工谋生,村里也只剩下一些孩子、老人、妇女等一些弱势群体,让喧闹的村庄显得有些凄凉。
麦子已经种上,长出了绿绿的叶子,给秋天又似乎增添了一种祥和安定的气息。
闲暇时候那些农村妇女总是会在一起聊些家长里短,捕风捉影,那种小女人的形象在此时显得异常鲜明。
一种特别的气氛中会传出来别样的豫剧唱腔——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施德林早已习惯了拄拐杖的生活,他和老伴仍然在学校里营生。只是施德林的左腿没了之后,生活的重担似乎全压在老伴一个人身上,既要照顾伙房,又要照顾小店里的生意。
施德林真是急在眼里,但他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他高兴还来不及,因为孙子的降生,让这个不惑之年的农村汉子又从心底里生出一种特别的劲来!
他尽管左腿残了,却似乎比以前干的更起劲了,脸上的笑容似乎比以前更多了,这不,为了让他能够天天看到可爱的孙子,敬鹏,赵曼夫妇也从厂里搬到了学校。
敬鹏请了长假,回家专门照顾老婆孩子,顺便可以帮父母干点学校的营生。敬雯敬滨也都去上学去了,一家人的生活又重归了平静。
彭家店村是一个大村庄,想发家致富的人固然不少。
这不,彭山彭留海的鱼塘和养鸭场,两个月时间就靠蛋鸭大赚了一笔!
随后养鸭养鸡的也悄然增多,农村人只眼红不行,关键是还得靠实干。劳动是天底下最淳朴的生活方式,历史告诉我们,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
施德林是不会忘记自己生活的村庄的,因为这里是他的生长地,这里有他牵挂的乡亲们,这里还有他挚爱的味道,即使他住在二十里外的乡中学,但他也时常抽空用一只脚蹬着自行车回村里“视察”。
已是寒冬,彭山他们的鱼塘早已被冰封上,他和彭留海就一心搞他们的肉鸭和蛋鸭了,经过几个月的发展,他们的蛋鸭已经初见成效,每天都有新鲜的鸭蛋要收,他们几个忙得不亦乐乎,即使很累,心里依然很坦然。
收蛋的客商每隔几天就会来一次,彭家店村的养殖户已经增加了五六户,他们有的搞温室养殖,有的搞庭院养殖,每天都要劳动,每天都有收获,每天看着一箱箱鸭蛋推上货车换成钱的时候,他们脸上的笑容,就更别提啦!
施德林很是关心二狗和聚林他们的冰棍生产情况。但施德林这一段时间却没见过他们,听刘村长说冬天的时候冰棍销量大减,冰棍的口感还不好,他们两个去西部一个城市取经去了,那个城市的饮料产品是很有名气的,他们可以学习点生产经验,顺便可以打点零工补贴家用。
施德林听在耳里甜在心里,这下好了,二狗和聚林的脑袋终于开窍了,这样,施德林的心也可以安生一会儿了。
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华北平原,瑞雪里预示着丰年,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天下又迎来一个新年。
村里袅袅的炊烟散布着一种温润的气息。今年施德林家显得过于拥挤和热闹,一家人终于团圆了,在敬鹏的新房子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二狗聚林今年过年就没回来,看来是学不成名誓不还了。
春生妻子、三喜妻子、几个五保老人,今年又围在了一起过年了,敬滨敬雯忙来忙去的,显得异常积极,今年可是一个大喜之年啊!
笑容从赵曼这个贤惠姑娘的脸上流露出来,由此看出她对这个家的无比热爱!
到了初一晚上,一家人又围在一起吃饭,恰好刘村长、几个村委会的干部、彭山夫妇、彭留海夫妇、赵洪根夫妇都来了,他们都想跟施德林拜个年呢!
一家人异常兴奋与热情,因为对他们一家人来讲,从来没有在过年的时候有这么多人和他们在一起,而且每个人都是那么高兴愉悦!
不知是人多还是房子过于狭小,空间显得有点拥挤,但是一群人围在一起看着电视,聊着家常,嗑瓜子,剥花生,喝年酒,吃年糕,大家都处在了无尽的喜悦之中!
他们内心都想到了一点:我要感激别人!
“德林,我感激你啊!”刘村长诚恳地说。
“我?我不就是我吗?”施德林一脸诧异。
“我有个大喜事要告诉你哩!”刘村长一脸神秘,这时大家都安心起来了,听刘村长讲所谓的大喜事,“德林,这事还真得感激你哩!”
“刘大村长,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敬滨一脸坏笑,把大家都搞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