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掌上弃珠 > 第51章 盛英祺番外(上)

第51章 盛英祺番外(上)(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丧尸来了,我在家里躺平了 听说恋爱会让人变美? 魔尊跟我相爱相杀 大师姐她飞升了 咸鱼少爷穿成反派的白月光 病美人总想掰弯我 隔壁大王 挥别渣前任后,和宿敌HE了 毛茸茸师尊不干了 崽崽今年三百岁,才不是什么三岁小奶团!

盛母在做饭的时候, 余光瞥到人影,自然而然开口,“去把橱柜里的碗拿过来。”

等碗递到跟前, 她先看到了拿碗的手, 沾着沙土的手背上两个大血洞,像是被石头砸的,此时还在滴血。

“你……要死了啊,你又跟外面的人打架?”盛母恨铁不成钢地骂面前的男生。

一家人移民到南苏丹,转眼过去十二年了。十五岁的盛英祺个子很高,但光高, 人特别瘦, 像个黑瘦电线杆。

他像是没听到盛母说的话, 把碗往料理台一放,就转身往外走。他来厨房是喝水的, 喝够了水, 便回到自己房间, 拖出床底下的医疗箱, 给自己处理伤口。

熟门熟路地倒生理盐水,涂药水, 绑纱带。

盛母从厨房追过来,“你这样子被你爸看到,他又要打你, 你就不能听话一点吗?我每天事情已经够多了,还要操心你。盛英祺, 你现在已经十五岁了, 严格来说已经算是个大人了, 你为什么不能让我们当父母省点心?我和你爸上辈子是欠你的吗?你非要在外面跟人打架, 到时候打出了事,还是要我和你爸替你擦屁股。”

盛英祺包扎的动作丝毫不停。

盛母说完一通话,仍然怒火难消,冲上去扯盛英祺包扎的纱布,“你哑巴了?我跟你说话你没有听到?”

盛英祺刚包扎后的纱布被扯得乱七八糟,他眼睛一眯,索性把纱布往地上一砸,抬头看向自己的母亲,“你要我说什么?”

“你!你在外面打架,现在是觉得自己还有理吗?”

“不是我想打架,是他们找事。”盛英祺手一撑,从地上站起来。

他们一家所在的地方只有他们是华人,其余的不是少量白种人,就是南苏丹土著人。这里的学校还很不规范,经常一个班里有相差好几岁的孩子。

盛英祺三岁那年过来,父母没时间照顾他,只能把他提前送到学校。而这个举动一定程度开启了盛英祺跟人打架的开关。

虽然没时间照顾孩子,但盛母也怕饿到盛英祺,每天送盛英祺上学前,都会往他书包里放很多吃的,还会往盛英祺口袋里塞钱,说如果有人找他要钱,就给对方。

这个鬼地方,不要想着法律不法律。

盛父来这里才一个月,就大白天被人抢劫过。

但盛英祺不愿意给,他想他凭什么给。

那不给的结局就是挨打,打完了,钱也被抢走了。

一开始盛父盛母当然心疼孩子,可盛英祺像头犟牛。他不服气,不服气到这里来,不服气被一群小孩抢劫。

他曾给父母出过一些主意,能回国的主意,可盛父盛母不信他,甚至觉得他当时那么小的年龄说出这样的话,很骇人,又结合寄给晏珈玉的那封信,于是盛父请了当地的人,给他驱邪,说他这样子是被邪气入侵了。

这里的驱邪,是把人绑起来,然后用石头砸他,据说石头可以把邪气砸走,又给他灌不知道是什么的黑乎乎的水。

骄阳炙热,盛英祺被绑在柱子上,汗如雨下,再流过新鲜伤口,炽烈的疼痛像是千百只蚂蚁啃食他的肉。

他叫自己的父母,但盛父盛母仿佛真的认为他被邪气入侵了,看着他被打,也丝毫没有救下他的意思,相反还给了那个骗子很多钱。

盛英祺看着陷入癫狂的父母,忽然想到秦明珠。他想自己也找了天师,疯狂想把秦明珠困在人间。

秦明珠……

他可能这辈子都见不到秦明珠了,他要被困在这个死地方。秦明珠现在在做什么?应该在跟那个短命鬼甜甜蜜蜜吧。

盛母还想再说几句,外面传来动静,她脸色当即一变,迎了出去,“回来了啊。”

盛父的声音传来,“嗯,我顺路接了二宝回来。”

被盛父叫做二宝的是盛英祺的妹妹,二宝是她的小名。她今年七岁了,生得乖巧可爱,回家的第一件事先叫了妈妈,还主动问盛母要不要帮忙。

盛母摸摸二宝的脸蛋,爱怜道:“妈妈不要你帮忙,你先去写作业吧。”

“哥哥呢?哥哥回来了吗?我有道题想问哥哥。”

二宝一说这话,盛母神情有一瞬的难看,“你哥哥他在忙,你有什么题目不会问我,问你爸爸都一样啊,没必要问你哥哥。”

好不容易把孩子哄进房间,一旁的盛父已经看出端倪,一面解皮带,一面说:“那臭小子又打架了?”

“没有,都说了没有,你去哪?”盛母连忙拦在盛父面前,“他今年已经十五了,你打他有什么用。”

“我不打他,不教育他,难道让外面的人打?他这样天天在外面打架,总有一天死得快。”盛父大动肝火,拽着皮带要去盛英祺房间。

盛母没办法,只能低吼道:“马上就要吃饭了,你现在动手打他,待会二宝看到了,又要哭了。”

听到乖巧女儿的名字,盛父的怒气不由消了一半。这个女儿是他们夫妻现在唯一的慰藉,不像那个逆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真的不想当舔狗了 神鳞记:碧落黄泉之行 殿下日日思美人 惊!旷世魔尊竟是超绝恋爱脑! 故惹高岭之花后 含芷念 入吾彀中 卿卿知我意否? 少年帝后老两口 赴春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