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制弓(1/2)
在这一年秋天,契丹国主阿保机也病故,在述律太后的支持下,其次子耶律德光越过嫡长子“人皇王”耶律倍,成为新的契丹国主。只不过由于内部并不稳定,雄心勃勃的耶律德光暂时还没有“南下牧马”的打算。
由于大将元行钦与李嗣源有“杀子之仇”,为了避免给李嗣源以出兵讨伐的借口,李岌把元行钦召回到晋阳,改派大将张敬达任同华留后,镇守潼关。
很幸运的是,古交冶铁坊在采用搅钢法的炼钢炉逐渐掌握了弹簧钢的冶炼技术,每隔几炉就能炼出一炉弹簧钢来,虽然有点像是抽风,不太有准。
有了弹簧钢,打铁工坊的匠头王茂亲自动手,带着人在铁匠工坊里忙活了两天,才打造出两具李岌所要求的那种钢弩出来。劲弩这东西,动力强劲,穿透力也很强。它由于只能进行直射,射程只能在八十步以内,攻击距离和射速相对于弓而言,却又是远远不及。
咦,少了一段!喜欢请大家收藏:()更新速度最快。abc id="c2"
只不过,铁弩的外形带大,平常的时候携带起来很不方便。
元行钦告诉他,对于骑兵来说,用弓要比用弩方便得多。而且在晋阳,一把好的铁胎弓能够卖到十多贯一把。
ii靠,又少了一段! ,最快更新!ii id="3"
这主要是看在孔方兄的面子上。
弓的制作很复杂,主要是制作弓身的干材定形不易。
与南方人多用竹作弓胎不同,北方人多用硬杂木作为弓身的主体材料。
华国古代的反曲弓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是由多种材料粘合而成的一种复合弓,主要用到的材料为干、角、筋、丝、胶、漆这六种,合称为“六材”。
dfn日,没法看了又少了段!一秒钟记住,()。dfn id="c7"
用硬杂木制作弓身,光是蒸煮、阴干等定形处理,就需要耗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是使用弹簧钢,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钢材的强度和韧性是远远要优于木材的,古代所谓的铁胎弓显得贵重,主要是因为弹簧钢十分难得。
而现在,古交的铁器工坊则没有了这样的困扰。
而且由于水力锻锤的应用,不光制作效率有了极大提高,而且用弹簧钢所打造出来的弓身品质相当不错。
弓胎制作完成,剩下便是贴角、敷筋。角,即牛羊等的兽角。将兽角剖开,再剖成长条状的薄片,用鳔胶粘贴于弓胎内侧。胶以兽皮胶和鱼膘制成,其中以鱼鳔胶为最佳。筋则取材于动物的韧带制成的细丝,其中以牛背筋最为优良。筋丝也是用鳔胶粘贴于弓胎的背面,也就是外侧。丝就是蚕丝,主要用来紧密缠绕已经贴角被筋初步制作定型的弓身,使之更为牢固坚韧。
一张弓的制作工艺和过程十分繁复,如果是木弓的话,整个制作过程最少需要历时一年多才能完成,和后世制琴的过程差不多。而一张上品的良弓的制作过程则要更长,甚至需要两到三年才能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