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北上救援(2/2)
当然,必要的规矩至少表面上还是要遵守的,于是挂名的鄜延路经略招抚使,延州知州王庶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李岘部队的监军。
在王庶看来,大军在出征时应该是旌旗招展,军容整肃才对,可是从黄河岸边拔营的西军人马却显得十分凌乱,看上去毫无章法地以营为单位朝着鄜州方向行进。不时有一些陌生的面孔骑在马上朝着王庶的马车方向急驰而来,然后向与王庶的马车前面的李岘请示过后,又飞快地打马离开。不到一天的功夫,王庶倒是把这支队伍里的十二个将主都认识了一遍。
王庶虽然坐在马车里,倒是听得很明白:姚友仲和李崕两支部队在过了鄜州后,沿洛水前往保安军,与刘锜一起会攻洪州;姚炳、刘滔的两支部队则北出延州,伺机救援正被西夏军围攻的威羌寨和御谋城;而李岘则率领大队主力,以折彦宇部为先锋,往救绥德军北部的永乐城。
只不过李岘给出的命令很模糊,让各路将主到了前线之后便宜行事,能打则打,打不过就撤,以保存实力为主。
从韩城到绥德军,是没办法沿着黄河两岸北行的,只能是绕道鄜州,再到延州。
大军从韩城出发,一路向西北,大地逐渐变得荒凉起来,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本就草木稀疏,在这初春时节,更是看不到多少绿色。这大军一路所过之外,尘土飞扬,等到晚上安营时每个人的身上都是一层的黄尘。
王庶在洛川河边上洗净了身上的尘土,便去了李岘刚支好的中军大帐,他认为这位主帅应该在勤勉地研究地图,分析军情,谁知等守门的卫兵通报过后,自己进了大帐,却看到李岘似乎刚从用木板拼凑起来的矮床上爬起来。
“身为一军之主,现在不应当勤勉军务么?”王庶说道。
“勤勉个,现在前面什么情况都不清楚,多做多错,我给你说,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处置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干!”李岘斜着眼看着王庶,“你这当监军的,现在不巡视一番扎营的情况,却跑过来盯着我做什么?扰人清梦!”
“你……”王庶顿时为之气结,“现在天子蒙尘,你不多想想勤王之事,却又招惹到西夏人,徒生事端。如今国难当头,这横山一线暂时先放弃也不是不行,刘锜和王禀的手上可是还能凑出将近五万兵马。”
“嘿嘿,你错了,某家反倒认为守住关中要比救援汴梁重要得多。这中原、河北,甚至包括整个河东,如今战火绵延,百姓流离,今年的粮食最少得减产一半。这关中和陇右才是这十几万西军的根本,如果丢了关中,没了粮草供应,你让这十几万西军喝西北风去。若是如此,我给你说,不出三个月这整个西军就会散了摊子。”
“那京城就不要了么?”
“汴梁那破地方,就是个大坑,周边无险可依,根本没法长期防守,有多少军队都能给填了进去,弃之最好。”李岘嗤笑了一声,“若不是朝中那些缺心眼的文官们在死命拦着,官家早就跑到了京兆府或是江南,哪至于成了金人的俘虏?所以我才会说,你们文官就干不了什么好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赵宋官家,就坏在了一大帮迂腐的书虫手里。”
“你说他们,老扯上老夫做什么?你们这帮武将难道就是好人,也不见你把官家给救了出来。”王庶有些心虚,不过还是在嘴上回了一句。
“呵呵,至少某家把太子和太上皇给救了出来,若是没有我,这太上皇和太子现在只怕也会出现在那金人的营寨里。”李岘拍着胸脯大笑道:“这人哪,要敢站出来承认自己的弱点和错误才是真正的勇气。”